很多朋友对于哥特骑士和哥特式男子是什么样子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 哥特式男子是什么样子的
- 哥特式铠甲: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骑兵铠甲
- “哥特族”是什么意思
哥特式男子,与哥特式女子类似的一类人。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哥特”。哥特,是来自中世纪的蛊咒。关于“哥特”的解释也有很多种,从字面上来解释,它包含了三种意义:第一,在建筑上的歌特式建筑如大教堂(cathedral),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形的天花板与结构;第二,在文学上歌特是用以形容那些以黑暗寂寞地点(如荒废城堡)为背景的奇异、神之冒险故事;第三,歌特也代表一种字体相当华丽的印刷或书写风格。还有另一种解释,人类学意义上的哥特,古代欧洲的一个民族;艺术风格,出现于十二世纪晚期,主要体现在建筑与绘画上,起源于法国的巴黎附近;恐怖的、黑暗的、怪诞的、野蛮的,这也影射了哥特小说的哥特的涵义,例如17、18世纪流行于英伦,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的哥特式城堡中的复仇或志怪故事的小说,按美国人的说法,哥特小说已经延伸到了安妮·赖斯的吸血鬼系列小说,如《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a Vampire》,甚至还包括了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在人类学意义上,哥特是所谓的蛮族之一;而在艺术风格上,哥特风格则上升激荡,同时又优雅纤细;哥特式作为恐怖、黑暗的代名词则成为小说这种叙事艺术中的一种风格——当然这种风格也只是一种批评术语。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同样在英国,一类沉湎于人类黑暗阴郁感情的音乐,也逐渐被人们称为哥特音乐,他们的音乐悲伤、缓慢,他们在今天似乎又掀起了新的复古运动,把哥特风格引入音乐,歌唱着死亡、恐惧、黑暗,偶尔也会蹦出一个宗教主题,或者用死亡金属的暴烈和鬼气森森的圣咏女声这种两极并置,对骑士国王的时代来一个怀旧的回望。哥特音乐从诞生之日起,其文化背景就决定了它与摇滚其它分支的明显差异。作为根植于浪漫戏剧艺术和十八世纪哥特式文学的音乐风格,它对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和对唯美主义近乎邪恶的追求,使得很多人避而远之。而相应的,也有许多对艺术尤其是后现代艺术敏感的人欣喜若狂地接受它。相比较其他的音乐形式,哥特更容易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这种影响不局限在音乐方面,可以上升到艺术观念甚至价值体系的层面。哥特音乐往往取材于挖掘和放大的人类感情世界,并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升了这种自发的感性体验,所以当它再作用于受众时,常会引发进一步的审美情感和思考空间。哥特音乐追求的是黑暗和死亡美学,这种与经典哲学观念格格不入的理念使得它久久徘徊于主流文化和严肃艺术的大门之外。然而桀骜不逊的哥特对此丝毫不以为意,也许体系庞大、颓废叛逆的地下文化反而更适合它的发展。哥特音乐惯用的表现手法是:男声主唱极尽压抑与爆发之所能,把暗夜里的绝望挣扎表达的淋漓尽致;背景中圣咏式的女声往往带有浓厚的悲天悯人的气质,而器乐则是黑夜中呜咽的风声、月影里的狼嚎和鲜血滴落在泥土里的声音。哥特音乐还有另外一个特质,那就是它所崇尚的死亡美学。他具有具备天生的悲剧性,而弗洛伊德在谈论《李尔王》的时候就曾经提到,悲剧旨在教导我们“放弃生命,放弃爱情,而与死亡的必然性交上朋友。”尼采由悲剧艺术引伸出来的悲剧世界观则是“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和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尼采的悲剧理论是给悲剧和死亡赋予美的少数几种悲剧理论之一,它把悲剧看成是灿烂辉煌的,一种“形而上的安慰的艺术”。为了阐述“悲剧性”的实质,叔本华和尼采都转向了音乐。由此可见,哥特音乐作为一种“形而上的绝望”的载体来表现死亡美学,有其必然性。哥特音乐的死亡美学不仅表现在音乐风格上,也体现在其视觉效果和行为艺术上。惨白的面孔,夸张的五官,麻木的表情,凌乱的长发,复古的着装和冰冷的金属装饰,这些都已是哥特族的经典特征。从哥特乐队的演出可以看到,他们对生命的绝望和对死亡的迷恋已经深入骨髓,沉郁压抑与自我毁灭的情绪展露无遗。即使是激烈的吼叫也绝不同于朋克、金属的怒吼,他们根本就不准备抗争、颠覆什么。那只是歇斯底里的吼叫,是人在窒息前最后的嘶吼。不是运用声带,而是用肢体在吼叫,在挣扎,在呻吟。这种极端的表现手法极具视觉震撼力,连同阴暗神秘的舞台设计一起传达了一种强烈的理念——死亡之美凌空出世,震撼一切!而在这种近乎宗教仪式的气氛渲染下,观众很难不被感染。表现在现代都市中,便又是主流社团追逐的一种形式化的标新立异。真正的哥特族总会有一双迷人的大眼睛,眼神中总是透露出说不清道不明的沉郁压抑与自我毁灭。哥特音乐不单是一种音乐型态,和所有的艺术形态一样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哥特是一个可以让人逃离现实而进入的幻想世界,一个黑暗而浪漫的世界。然而谈到“哥特电影”,“哥特电影”其实这是一个不正确的术语。即便是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我们也根本找不到这个词条。之所以在这里使用它是为了指代那些以哥特文化为背景或表达死亡和痛苦等主题的黑色风格的电影,显然这类电影和哥特文学以及哥特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总是以一种非常人的视角去透视着我们生活的世界,去剖析和表达着那种阴郁、痛苦和空虚的感情世界。大量的有关吸血鬼的电影被看作哥特式风格电影的典范。这完全归公于Ann Rice等的吸血鬼题材的小说在世界范围的流行。建筑上哥特式风格是对罗马风格的继承直升的线形,体量急速升腾的动势,奇突的空间推移是其基本风格。窗饰喜用彩色玻璃镶嵌,色彩以蓝、深红、紫色为主,达到12色综合应用,斑斓富丽精巧迷幻。哥特式的彩色玻璃窗饰是非常著名的,家装中在吊顶时可局部采用,有着梦幻般的装饰意境。
1、哥特式铠甲,十五世纪最著名的铠甲之一。
2、遮盖全身的哥特式铠甲重量也只有25公斤,关节部位和肩甲里面不再使用钢片,使得四肢的活动空间更大。躯干部与其他部件相连的关节部分,用鹿皮或者亚麻布作为内衬,并使用锁子甲来进行防护。出于保险的目的,往往还会使用护腋甲来保护腋部。出于减轻重量的考虑,多数的哥特式铠甲的大腿甲只有前半片,大腿内侧则缺少防护。
3、由于14世纪时的铠甲就已经在强度上达到了很高的层次,所以此后对铠甲的纯材料性能的改善是缓慢的。
4、虽然材料上的进步并不大,但是结构上和造型上的进步非常明显,所谓的哥特式和米兰式铠甲就是从这时开始出现:因为前者是从米兰开始流行的,而后者受哥特艺术风格影响很大,所以把这两种铠甲风格称为米兰式和哥特式。
5、在所有的铠甲中,大致来分的话就是最流行的这两种了,别的风格不是没有,但基本都是仿造这两种的;米兰式的特点是线条圆润、贴身,优美,造型漂亮;而哥特式则简洁、充满机能美,多棱角,运动性好。
6、从这时开始,铠甲所出现的大量的棱角状设计,可以极大地改变箭石和弹丸的弹道,避免直接的撞击,也可以偏转分散近战的力度。就象坦克装甲的倾斜角度一样,即使在厚度材料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加防御能力。
7、到15世纪中期为止,欧洲铠甲的制造中心在米兰(Milan),意大利式样的盔甲做工过硬、造型美观。但中世纪的领主往往去德国南部的市镇购买装备,因为那里集中了更多的商人掮客。这些城镇分布在奥格斯堡(Augurg)、慕劳(Mühlau)和伦德夏特(Landshut)等地。
8、德国本地产的盔甲就被称为哥特式铠甲,与米兰式样外形不同,但有着同等的质量。德国哥特式铠甲用钢片层叠嵌套,以此增强防护性能。就像哥特式建筑那种复杂的转角和摺边,想必名字也由此得来。哥特式铠甲设计时显然充分参考了人体解剖学的依据,穿着更加合体。
9、与以往的全身板甲中所用的整体式胸甲不同,哥特式铠甲的胸甲部分一般是由三块拼接而成的,中间一块较为细窄,起到连接的作用。这种结构让胸甲也有了一定的可动性,使得穿戴者的动作更加灵活。
10、不过也有很多哥特式铠甲采用两片式的结构,取消了中间的连接甲片。与曾经广泛流行的米兰式铠甲相比重量较轻,活动也比较自由。这样整件盔甲的重量就由全身承担,并且穿着也舒适。
11、哥特式甲胄的另一个特点在于颈甲(bevor)的使用。夏雷尔式头盔原本作为轻骑兵和步兵的使用的头盔,是无法防护嘴部以下的部位的。因此哥特式铠甲都采用了带有护颚的大型护颈,达到完整保护面部的效果。哥特式铠甲在设计时充分的考虑到了人体的结构,这使得其穿着较为舒适。
12、与曾经广泛流行的米兰式铠甲相比重量较轻,活动也比较自由。作为全身甲典型代表的哥特式铠甲的重量普遍在25公斤上下,躯干部与其他部件相连的关节部分,用鹿皮或者亚麻布作为内衬,并使用锁子甲来进行防护。
13、出于保险的目的,往往还会使用护腋甲来保护腋部。出于减轻重量的考虑,多数的哥特式铠甲的大腿甲只有前半片,大腿内侧则缺少防护。
14、德国人所制作的哥特式铠甲的另一特征是在铠甲的表面都敲有棱条来加强防护效果和减重,而这一做法在后来的马克西米利安式铠甲上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15、这也是在15世纪的时候,骑士们往往放弃使用刀剑而转而偏爱钝器的原因。在这一时代还开始流行带有矛尖的钉锤,德国人赋予其“晨星”,“慈悲”这些颇有诗意的名字。为了杀死穿戴此类厚重铠甲的敌人,骑士们还采用了细剑直接攻击脖子,眼睛等铠甲防护不到的部位的方法。
16、在奥德堡等地的德国铠甲制作大师们的精心制作之下,产生出了一批极为精美奢华的铠甲。这些铠甲不仅外形优美,各个关节部分更是制作的精密合体,德国人的精细可见一斑。
17、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关节处用锁子甲提供防护,虽然中箭的概率不大,但近战时,战马的冲刺速度加上一柄锐利的长矛,很容易刺穿这些薄弱部位。并且,哥特式铠甲的头盔与躯干部是分开的,虽然转动更灵活,但在钝器猛力打击下,骑士很容易丧失战斗力(尽管还不足以敲破头盔)。因为冲击力不再由肩膀承受,而由脑袋扛了下来。16世纪的铠甲改进了这些缺点,但重量也急剧增加。
18、马铠在15世纪30年代开始在德国仿制,1480年的产品总重31公斤(不计马鞍)。
1、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着苍白的皮肤、留着染黑的长发,身裹紧身黑衣、脚蹬尖头皮靴、戴着大量复杂纹路的银饰,他们描上浓重黑眼圈的眼睛里总是透着悲伤和麻木,他们就是哥特族。他们看起来阴沉、怪诞、神秘,人们误解这是病态以为他们充满暴力倾向,事实上真正的哥特族倾向于那种非暴力、被动的、宽忍的生活态度。痛苦地生活是哥特族们的艺术,在他们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
2、一个真正的哥特族害羞而且不爱交际,拒绝所有有趣的社会活动;他们热爱艺术,特别是音乐和绘画;他们面色永远苍白,哪怕是在夏天;他们执着于永远的黑色或暗色衣服;虽然佩带显眼的宗教饰物,但他们却几乎天天改变信仰。黑色摩托皮夹克、黑色紧身牛仔裤、黑色网眼丝袜和黑色飞行太阳镜是哥特族的注册商标。
3、哥特族的乔装打扮使自己看上去病态、古怪,把父母和同龄人吓一跳。哥特族将自己变成了可怕的怪人,人们不再挑剔,或者是因为怕了他们。走在街头,很多人都拉着小孩远远地躲开。但是哥特族们有自己的说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忧郁和悲伤,哥特只是我们选择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他们看来哥特是种特别有人性的东西。哥特族吼道:痛苦就是我的生活选择———这是一种艺术。
4、大多数哥特族迷上哥特是从哥特音乐开始,哥特音乐气氛怪诞超现实,歌词的主题奇奇怪怪神神秘秘凄凄惨惨荒荒凉凉,哥特音乐并不仅仅意味着一种音乐风格,同时它还是一种时尚、一种人生态度和一种社会风景———时尚全是黑色的、态度全是阴暗的,而风景全是模糊的。有许多人误解哥特族充满暴力倾向,其实他们更倾向于和平和宽忍,他们表面上看有一点厌世和悲伤,但按照他们的说法是“沉浸在黑暗中寻找希冀”。
5、哥特族蔓延在全球各个角落,新一代的哥特族越来越年轻,他们寂寞、冷漠、不快乐。随着《魔戒》在全球上映,剧中“暗黑骑士”成为哥特族们心中的典范,哥特潮再度席卷而来。
6、想象这样一幅图画:带着污点的天鹅绒,烛光闪烁的浴室,多雨的午后,一头乌发——浪漫歌特是灵感直觉的居民。对他们来是说,每个瞬间都是稍纵即逝的悲剧,每一个独特的亲吻都被时光所吞没,只有爱情能战胜存在的虚无。浪漫歌特因他们对灾难持有稀奇古怪的期望而被声名狼藉。然而,当他们中的两个爱上彼此的时候,结果会是激情四射,甚至有时会致命到感动普通的人们。
7、态度:我在爱情方面的才能显然比这帮凡人要高超许多!
8、衣着:有蕾丝花边的一切,爱德华七世、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比较典型
9、消沉歌特钟爱冥思苦想。他们十分害羞。对于他们,生命有些过于明亮、过于喧闹、过于热情了。他们往往是病态和艺术化的。你可以在他们的艺术品里看到这一切——厄运之美、轻浮的言行、必死的命运。消沉歌特很容易在歌特族中被认出,你可以看到他们在某处萎靡地倚着墙,看起来像是被遗弃的濒死的猫咪;有时会作画或写作;有时会寂静地守候。他们是梦想的舞者。消沉歌特属于黑暗忧郁的典型,尽管被忽略和遗忘的感觉在所有歌特族中都很司空见惯。但消沉歌特仍是歌特中的少数民族。
10、态度:温文而雅的人们总是在无情的世界中枯萎
11、吧主的话:看到了么?中国目前所知道的歌特不过就是这种歌特,他们可是歌特中的少数民族,别在网上看了一篇关于歌特的文章就自以为是,这种歌特不常见,但中国很多人把这种歌特当成歌特的典范,对此我只能说,无知!
12、这些人是怎样的?你怎能同时既活泼又是个歌特?不用太着急,因为活泼歌特从不严肃。也许他们是在否定,也许他们具有两面性。有人说他们是折翼的消沉歌特。更容易接受的看法是:当你沉溺在恒久的歌特直接中足够久,并对一切都感到厌倦,你就会突然转变到另一个极端。有一件可以肯定的事那就是,他们懂得如何过得快乐
13、害羞且不爱交际。艺术倾向。永远的黑色或暗色衣服。显眼的宗教饰物,但却几乎天天改变信仰。永远不戴金首饰。苍白,哪怕是在夏天。拒绝所有有趣的社会活动。
14、任何气氛诡异阴暗的东西都算是有点哥特味道。关于音乐,有上百像darkwave、goth techno、dark alternative、ambient ethereal之类的名词都有“哥特味道”。再具体形容:黑暗的淫欲、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简而言之,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
15、哥特不是宗教、不是政治,与种族、性别也无关。大多数哥特乐队都是非宗教的甚至是积极的反宗教乐队。那些吸血鬼、天主教、古埃及和异教的视觉信号只是在传达“黑暗的力量”,以联系至哥特音乐的感觉。
16、哥特族们与其他同年龄的社会团体一样同样存在社会倾向,你会发现年轻的保守主义哥特族、共产主义哥特族、法西斯哥特族和无政府哥特族,但是这实在是很少的一群人,九十年代哥特族中最大的倾向实际上是对政治的极度冷漠,因为几乎所有党派的观点听起来都是一样的,而且毫无用处。这是Rosetta Stone乐队最喜欢的主题。
17、很多人被一种毫无快乐和成就感的生活所主宰,这很不幸。但是哥特使这种消沉的感觉成为了生活方式的一种,换句话说:痛苦就是我的生活选择——这是一种艺术。
18、哥特同时也许还是一种精神疗法。如果你对一个属于主流社会的白领仔细谈起你上次自杀未遂的经过,那么他可能会带着一种奇异的眼光躲你躲得远远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你或许还可以得到廉价的同情。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你哥特族的同伴永远不会为你感到难过,你手腕上的疤痕会得到认真的尊重,“你很酷”!所有感到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都会在哥特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19、任何黑色的东西,或其它暗色,如海军蓝、深红。
20、可以透(薄尼龙或渔网状面料),但不露。
21、苍白的皮肤。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一种活死人的外表,也可能是因为想体现维多利亚时代关于“苍白的皮肤是贵族的标志”这一审美,也可能是反对沙滩文化里“太阳晒出的古铜色才是美的”健康理论。
22、黑发、漂白过的极浅的金发、红发或紫发。
23、黑白化妆。白色粉底,黑唇膏,黑眼影,细眉。
24、自我束缚的装饰和恋物癖的服装。皮革、PVC、橡胶、乳胶都是必不可少的面料。中世纪的束腰也极为常见。
25、宽领带或带钉子的项圈或紧紧系在脖子上的丝绒绳。
26、T形十字章(古埃及关于永恒生命的标志)。
27、太阳神之眼。Sisters of Mercy的唱片《Vision Thing》使这个标记广为流传,有些人会将这个标志刺在身上。
28、五角星。这是异教徒关于火、土地、空气、水、灵魂的符号。
29、歌剧风格的披肩、斗篷和长手套。
30、身体穿孔。哥特族们一般不会像朋克们那么极端,他们会讲些品位。在美国的犹他州,舌头是首选部位,其次是鼻子,再其次是(难以启齿,私人部位)乳头。
31、艺术,特别是音乐、摄影和绘画。
32、人文,特别是文学、历史和哲学。
33、H. R. Giger的幻想生物美术\”异型\”,和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视觉作品。
34、丁香烟,一种更经久、更浓厚,对人体危害更大的香烟。
35、猫,因其特有的阴郁气质而被哥特族所青睐。
36、蜡烛和圣诞树,气氛十足哥特的照明物。
37、妖精、怪人、蜘蛛、蜘蛛网、坟墓、棺材等其它与幽灵有关的东西。
38、你时常会感到自己有魔鬼的气质吗?你的是否经常希望白天不再出现?你永远喜欢黑色的T恤衫?也许你就是个哥特族,只是你自己并不知道。
39、你常常沉溺于消沉的感觉,并在痛苦的冥想中获得了一种奇怪的欢愉感?那你真的具有哥特倾向。不过,如果你喜欢以一种暴力的方式获得这种感觉,那么你根本不是哥特族,这只是精神疾病而已。
40、你的衣柜里全是黑色的衣服?那你有可能是个哥特族。
41、首先要从基础开始:头发、脸和皮肤和衣服。请参见六大哥特模特,针对自身情况进行处理。注意,不要穿什么马利林.曼森的黑T恤,那是休克摇滚,不是哥特摇滚。
42、之后是神态和气色。显得极其绝望极其痛苦是极其必须的——世界如此,社会如此,你怎能无动于衷?记住:必须克制你的喜悦心情!永远永远永远不要微笑!没有任何事值得高兴!在哥特族里,微笑就等于让罗伯特.德尼罗这样的酷男去扮演一只唐老鸭。
43、再者可以考虑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穿个孔,加些金属饰物。
44、当然你知道了,哥特不只是一种时尚,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衣食住行,你一定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超乎常人的阴暗。
45、你还可以养一只啮齿类的小宠物,比如老鼠什么的,啮齿类是自然界的哥特族,你应该经常和它交流一下哲学问题。
46、还有特绝的一手,你可以买一付棺材作为周末时的睡床,那真的是哥特到家了。
关于哥特骑士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