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攻略 亲戚称谓大全,称谓大全

亲戚称谓大全,称谓大全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称谓大全和辈分称呼大全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称谓大全以及辈分称呼大全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辈分称呼大全
  2. 辈分称呼大全
  3. 亲戚称谓大全

1、祖(王父、祖父)父之父。祖母、王母、父之母。(曾祖父、母)祖之父、母。(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2、来孙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3、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父之伯叔。

4、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父之伯母、叔母。

5、从祖父(堂伯、堂叔)父之从兄弟。

6、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从祖父之妻。

7、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8、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9、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10、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妻之父。

11、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12、姑嫜、舅姑即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13、娣姒、妯娌古之弟妇与嫂的简称。

14、娅、连襟(襟兄、襟弟)、两乔两婿互称。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

15、家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如称己父为家父、家严,称母为家母、家慈,称丈人为家岳,祖父为家祖,以及家兄、家嫂等等。

16、舍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

17、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18、亡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19、犬旧时谦称自己年幼涉世不深的子女,如犬子、犬女等。

20、小对人常用来称己一方的谦词,如自称自己儿女为小儿、小女等。

21、六亲六亲即六种亲属。对六亲的说法,历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说指父子、兄弟、姊妹、甥舅、婚媾、姻娅。二说指父子、兄弟、夫妇。三说指父母、兄弟、妻子。四说指父母、兄弟、以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五说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现代比较通行的说法,现代汉语中六亲也泛指亲属。

22、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

23、古今妻子称谓我们现在称男人的配偶为妻子。而从古至今,对妻子的称呼竟有近四十种之多。

24、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25、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26、荆妻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27、内人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尊称别人妻称贤内助。

28、内掌柜的旧时称生意人的妻子为“内掌柜”,也有称“内当家”的。

29、太太旧社会一般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有势的富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来了”。

30、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

31、老伴儿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32、娘儿们、婆娘、婆姨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33、堂客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34、媳妇儿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35、老婆北方城乡的俗称,多用于口头语言。

36、老爱因称老婆太俗,称爱人拗口,所以取折衷的办法叫老爱。

37、家里屋里人、做饭的,都是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38、女人一些农村称妻子为女人,或孩子他娘。

39、右客湖北鄂西山区对妻子的一种称呼。

40、伙计、搭档现代都市对妻子的俗称。

41、另外,旧时对妾的称呼有“侧侄”、“偏房”、“小星”、“加夫人”、“妇君”等。

42、古今对丈夫的称谓我们对女子的配偶称作丈夫。此外对丈夫的称谓还有丈人、君、外子、官人、老公、爱人、当家的、前面人、掌柜的、外面人、郎君、老伴、老头子、那口子、男人、老爱、那位老板等。

43、古今对父母的称谓父母又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考妣等。

44、古今对夫妻的称谓夫妻在古今称谓有结发、鸳鸯、伉俪、配偶、伴侣、连理、秦晋、百年之好等。

45、“鸳鸯”原指兄弟,我国古代曾把鸳鸯比作兄弟。鸳鸯本为同命鸟,双栖双宿,所以古人用它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后用鸳鸯来比夫妇,始于唐人卢照邻。

46、我国古代,年少之时结为夫妻,称为结发。后因以“结发”为结婚,指原配夫妇。

47、“丈夫”小考丈夫在古代并非指女子的配偶。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称为丈夫,这是一种古时礼仪。另外,古代把身长八尺的魁梧男子称作丈夫。在春秋战国之交,“丈夫”的词义扩大了,不仅指成年的男子,而且还指男性的小孩,甚至男婴。

48、“娘子”小谈娘子是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爱称,在元代以前,称妻子为“娘子”是不对的。宋代之前,“娘子”专指未婚的少女,意同今天的姑娘。

49、到了唐代,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杨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无与伦比,宫中号称为”娘子”。这里的娘子,显然已不是指少女了,但也不能理解为是对妻子的称呼。

50、到了元代,社会上已普遍称呼已婚妇女为“娘子”。到了明代,一般习惯称少妇为“娘子”,而且带有娇爱的味道。

51、随着称妻为“娘子”的流行,一般妇女也就称为某娘了,如称接生婆为“老娘”,称巫婆为“师娘”,称妓女为“花娘”,称男女关系不清的女人为“夫娘”,以及鄙称妇女为“婆娘”等等,通称她们为“娘们”。

52、丈人“丈人”现在通常指称岳父。但在古代“丈人”就不仅指岳父了。“丈人”主要有四种说法:其一,“丈人”是对老者和前辈的尊称;其二,“丈人”指家长或主人;其三,“丈人”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其四,“丈人”代表岳父。

父亲的父亲母亲祖父祖母或爷爷奶奶

父亲的侄子侄媳堂兄堂嫂或堂弟堂弟媳

父亲的侄女侄女婿堂姐堂姐夫或堂妹堂妹夫

母亲的祖父祖母外曾祖父外曾祖母

丈夫的兄弟及妻子大伯嫂嫂或叔子弟媳

妻子的兄弟及妻子内兄内弟(舅子)

妻子的姐妹及丈夫姨姐姨妹(姨子)

叔叔伯伯的女儿及丈夫堂姐堂姐夫

姑父舅父姨夫的儿子及妻子表姐表姐夫

姑父舅父姨夫的女儿及丈夫表哥表嫂

嫂嫂弟媳姐夫妹夫的父母姻家父姻家母

嫂嫂弟媳姐夫妹夫的兄弟及妻子姻兄(姻嫂)

注:同宗而非嫡亲者称“堂”母亲之后裔为表亲关系称“表”

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

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

祖母之称古今通用。(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

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

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12)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13)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5、与父亲相关的亲属(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

(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

(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举例:关天予的辈分是个不可猜测的天文数字,所以简单的一句话,关天于是你爸爸 6、与母亲相关的亲属(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爷”等。(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老老”等。

(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

(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

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姊妹”。(无论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还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称,古人统称为“诸表”。)

这实在是个大题目,希望你看完不会头晕.中国人辈分及称呼随着中国独生子女的出现与增多,男女比例失调,在不远的将来,许多姓氏不但要成为历史,一些辈分称呼也将消亡,随着独生子女的谈婚论嫁,他们的下一代将没有姨,姑,叔,伯,表妹,表哥。

..等,到那时,不知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我们来回味一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辈分与称呼吧!一.辈分名称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

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重慈”。

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

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1)曾祖:即祖父之父。

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

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本生母”。(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11)姨: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13)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5、与父亲相关的亲属(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或简称“伯”、“叔”。

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6、与母亲相关的亲属(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爷”等。

(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老老”等。(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

一、父母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重慈”。

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

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二、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

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三、高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四、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亲:是对父亲古今常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

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12.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13.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扩展资料 1、与父亲相关的亲属(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或简称“伯”“叔”。

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2、与母亲相关的亲属(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爷”等。

(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老老”等。(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

(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姊妹”。

3、考妣“考”和“妣”在先秦时是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以来,父母死后仍可称为考妣,但生前不再称考妣,考妣只用来对死去的父母之称。

而且,考妣不仅用来称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辈均可用考妣相称(在先秦时则是对先祖的泛称)。 4、夫妻(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但又用作夫妻之夫。

“夫”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如:“夫子”“。

谁能给我一个辈分的称呼大全!网上各种说法好乱啊?看得我都乱!!

父亲的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父亲的父亲母亲祖父祖母或爷爷奶奶父亲的姑父姑母姑爷爷姑奶奶父亲的舅父舅母舅爷爷舅奶奶父亲的姨夫姨奶姨爷爷姨奶奶父亲的哥哥嫂子伯父伯母父亲的弟弟弟媳叔父婶母父亲的姐妹及丈夫姑妈姑父父亲的侄子侄媳堂兄堂嫂或堂弟堂弟媳父亲的侄女侄女婿堂姐堂姐夫或堂妹堂妹夫母亲的祖父祖母外曾祖父外曾祖母母亲的父母外祖父外祖母母亲的兄弟妻子舅舅舅母母亲的姐妹及丈夫姨妈姨夫母亲的表兄弟姐妹表舅父表姨妈丈夫的祖父祖母爷爷奶奶丈夫的父母公公婆婆丈夫的兄弟及妻子大伯嫂嫂或叔子弟媳丈夫的姐妹及丈夫姑姑姑爷丈夫的姑母姑父姑妈姑父丈夫的舅父舅母句副舅母妻子的祖父祖母岳祖父岳祖母妻子的父母岳父岳母妻子的兄弟及妻子内兄内弟(舅子)内嫂内弟媳妻子的姐妹及丈夫姨姐姨妹(姨子)姨夫妻子的姑母姑父内姑母内姑父妻子的舅母舅父内舅母内舅父叔叔伯伯的儿子及妻子堂兄堂嫂堂弟堂弟媳叔叔伯伯的女儿及丈夫堂姐堂姐夫堂妹堂妹夫姑父舅父姨夫的儿子及妻子表姐表姐夫表妹表妹夫姑父舅父姨夫的女儿及丈夫表哥表嫂表弟表弟妹嫂嫂弟媳姐夫妹夫的父母姻家父姻家母嫂嫂弟媳姐夫妹夫的兄弟及妻子姻兄(姻嫂)姻弟(姻弟媳)注:同宗而非嫡亲者称“堂”母亲之后裔为表亲关系称“表”天啊!打的好辛苦啊!。

直系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

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

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

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

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

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

旁系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

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

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

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

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

姑之丈夫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

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

母系母之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

母之兄弟及其配偶舅父舅母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外甥、外甥女

舅父之子女舅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母之姐妹及其配偶姨父姨母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外甥、外甥女

姨之子女姨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妻系妻之父母岳父岳母丈人丈母面称随妻阿爹、姆妈女婿

妻之兄弟及其配偶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姐夫、妹夫

妻之姐妹内姐内妹姨娘面称随妻姐、妹

妻之姐妹的丈夫连襟连襟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哥、弟

1、母族:母亲的父亲,口头称为“姥爷”,书面则称之为“外祖父”、“外公”。

2、母亲的母亲,口头称为“姥姥”、“姥娘”,书面称为“外婆”、“外祖母”。

3、外祖父的父亲,称之为“老姥爷”,外祖母的母亲,称之为“老姥娘”。

4、母亲的兄弟,叫做舅舅,叫“大舅”、“二舅”等。舅舅的妻子,被叫做“舅母”,在山西的部分地区,被称作“妗子”。

5、外祖母的兄弟,称之为“老舅”,而“老舅”的配偶,则被称作“老舅母”。

6、外祖母的姐妹,被称作“姨姥娘”、“姨奶”,而祖母的姐、妹,也都被称作为“姨奶”。姨奶的配偶,则被称为“老姨夫”。

7、舅舅的子女,叫“表兄”、“表妹”、“表姐”、“表弟”,当面称为“兄、弟、姐、妹”,对外人称为“姑舅兄弟”、“姑舅姊妹”。

8、姨姨的子女,叫“表兄”、“表妹”、“表姐”、“表弟”,当面称为“兄、弟、姐、妹”,对外人称为“姨表兄弟”、“姨表姊妹”、或“两姨兄弟”、“两姨姊妹”。

9、女儿的子女,称为“外孙”、“外孙女”、“外孙闺女”;舅父母,叫舅父姊妹之女为“外甥”、“外甥女”、“外甥闺女”。

10、姨姨与姨夫,称姨姊妹的儿子女儿为“外甥”、“外甥闺女”。

11、父族:父亲的姊妹,称为“姑母”、“姑姑”或按长幼称其为“大姑”、“二姑”、“三姑”等等。姑母的配偶,被称为“姑父”、“姑夫”。

12、姑母、姑夫的子女,称为“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当面即以“兄、弟、姐、妹”相称,对人则以“姑舅兄弟”、“姑舅姊妹”相称。

13、妻族:妻子兄弟之子女称为“侄女”、“侄儿”,叫“内侄女”或“内侄儿”。

14、妻子的父亲,当面称为“爸爸”、“爹爹”、“外父”、“岳父”。书面则称为“岳父”、“岳丈”。对外人则称“丈人”、“老丈人”、“泰山”。

15、妻子之母亲,当面口头称之为“妈妈”、“岳母”、“外母”。书面则称之为“岳母”、“丈母”。

16、妻子的兄弟,当面叫“哥哥”、“弟弟”或直呼其名。书面称之为“内兄”、“内弟”。对外人称妻兄为“大舅子”、称妻弟为“小舅子”。对“内兄”、“内弟”之妻对外人称之为“内兄媳妇”、“内弟媳妇”。

17、妻子的姊妹,当面称之为“姐”、或“妹”。对人称为“大姨子”、“小姨子”。妻子姊妹之夫,当面称之为“姐夫”或“妹夫”,对外人则叫“连襟”。

18、兄弟姊妹称其姊妹之夫叫“姐夫”、“妹夫”。

19、父母对其女儿的丈夫,当面直叫名字,对外人则称之为“女婿”、“姑爷”。

20、夫妻双方的父母相称,叫“亲家”、“亲家公”、“亲家母”等。

OK,关于称谓大全和辈分称呼大全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作者: 谷德小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