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攻略 排位赛顺序,排位赛制

排位赛顺序,排位赛制

很多朋友对于排位赛制和淘汰赛制的赛制是什么样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羽毛球排位赛规则
  2. 什么是排位赛
  3. 淘汰赛制的赛制是什么样的

羽毛球比赛有很多有意思的玩法,在这里给大家总结8种赛制供大家选择参考~

过关斩将排位赛(羽林决特色赛制)

赛制特点:所有选手均参与排名,赛制的合理设计既保持了比赛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又保证了每个参赛者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享受。(一战到底,过五关斩六将,痛快开战,保证了比赛场次的需要;排名至底,最终排名不到最后不罢休)

赛制介绍: 16对选手先分为4个小组进行循环赛,产生1-4名;各个组的1、2名组成胜者组,进行交叉升降级比赛,决出1-8名;各组的3、4名组成负者组,也进行交叉升降级比赛,决出9-16名。建议根据比赛总时长以及参赛人员数量选择采用三局两胜或单局21分制(11分交换场地)、31分制(16分交换场地)进行比赛。

参赛人数:最少8(位/对),最多16(位/对)。

赛制特点:能真实体现球友真正实力!建议俱乐部首次尝试哦~群主熟练掌握系统操作按钮!

赛制介绍:第一阶段在小组内进行循环赛,第二阶段小组出线后进行淘汰赛;根据报名参赛人数可分为2组/4组/8组16组/32组,每组最多不超过8(位/对)选手,不少于2(位/对)选手;第一阶段循环赛结束后每组有2(位/对)选手出线,进入第二阶段进行交叉淘汰。

参赛人数:最少4(位/对),最多64(位/对)。

赛制特点:单循环赛场次多,比赛时间长,使用场地数量也多,因此单循环赛的人数(或队)不宜过多。

赛制介绍: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或队)之间轮流比赛一次。单循环赛排名规则:先比较胜场,两者胜场相同则看两者胜负关系,三者胜场相同则比较净胜分。在人数(或队)过多时,可采用分组循环赛的办法。

参赛人数:最少3(位/对),最多24(位/对)

赛制特点:优点是比赛时间短,竞争激烈(不能输,因为输一场即遭淘汰),缺点偶然性强,容易出冷门,强队有时也会惨着淘汰。

赛制介绍:两两进行决胜比赛,获胜方晋级再次交叉淘汰,直至冠亚季军名次争夺。(当参赛选手对数/队伍数为奇数时,系统选择首轮轮空不显示,请根据系统提示安排场次比赛即可)

参赛人数:最少3(位/对),最多32(位/对)。

赛制特点:团体对抗赛是专门为满足小规模团队之间的对抗需求而开发的赛制,比较适合2-8个团体之间来进行。讲究实力对抗!

赛制介绍:比赛的组织者负责设定比赛的项目数量和类型,比如两个男双、一个混双、一个男单、一个女双等等,同时设定参与的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队员需要自行选择团队和项目进行报名(对号入座)。比赛采用各个单项分别进行单循环赛的方式进行,最后累加各单项排名积分,单项排名积分值与排名正好相反,比如5个队参加,第一名积5分,第二名积4分等等,然后根据总积分大小来决定团体名次,积分相同的比较总胜场,胜场也相同的再比较总净胜分。

参赛人数:最少2个队伍,最多16个队伍

赛制特点:适合于2-4个多团体之间交流,团体轮转对抗赛更注重整体实力的对抗,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

赛制介绍:俱乐部/团体间充分交流赛制,男双混双等项目队伍间的大循环。例:队伍1、2、3内的男双各5对,队伍1的男双不内战,将与队伍2、3的男双分别循环对抗,5场对抗共10场。队伍越多,项目越多,使用的场地和时间都将更长。

参赛人数:最少2个队伍,最多16个队伍

赛制特点:可以强化球员在高速对抗中平抽快打等小技术的.能力,由于三人在半场活动,跑动范围小,更轻松,更强调团队合作。

赛制介绍:每支队伍有3名队员参与,其中一人为自由人不参与发接发,其他两人发接发,之后以双打规则为准进行比赛。

赛制特点:比赛中间整个过程没有胜和负,只有领先和落后,更多地考验了球友的心理素质和心态。更加强调整个团队的配合以及排兵布阵的方法,没有到最后,任何一方都有获胜的机会。

赛制介绍:每支队伍有3-8名队员参与,根据既定出场顺序按照双打对抗方法进行比赛。如:比赛采用50分制(每球得分制),比赛实行五局轮换制,比分先到50分的一队获胜,每局比赛中任何一方率先得到10、20、30、40分的则比赛暂停,同时双方换人进行下一局比赛,(换人方式:如:甲队:1、2、3、4、5、乙队:A、B、C、D、E:第一局1/2vsA/B,第二局由3替换1,C替换A,变为2/3vsB/C;以此类推,队内每人均有两次上场机会),每场比赛5名运动员上场,每人须出场两次,出场顺序不限。

参赛人数:最少2个队伍,最多32个队伍

以上8种赛制大家常玩的玩法基本都覆盖了~目前已经有很多互联网工具来支持这些赛制,比如:羽林决、全民羽毛球等,其中羽林决是8种赛制全部覆盖了。使用这些工具可以提高群主组织比赛的效率!

在方程式赛车中,为了对正式比赛中赛车的发车顺序进行排位,需要在比赛前专门举行排位赛的比赛,以单圈最快者排在首位,获得杆位。以此类推。英文中排位赛为Qualifying。

排位赛是可以进行整体的(能包容各类别、各级别的参赛队一起竞赛)、开放的(允许参赛队中途加入和退出)、相对公平公正的(每一场比赛不影响其他参赛队名次),每一轮比赛后即可对参赛球队排名次,显示球队实力的竞赛制度。其运作流程和规则大致如下:

一、成立竞赛组委会。二、参赛队向竞赛组委会报名参赛。(假设有n支参赛队注册)

三、竞赛组委会安排各参赛队的名次,即1,2,3,4,…,n名。方法有二种,一种根据以往参赛队的比赛成绩和名次来定;另一种由抽签来决定名次(一般为首次比赛时采用)。然后进行分组,令1,2名为第一组;令3,4名为第二组;令5,6名为第三组;其他依次类推。若n为奇数,则位列第n名的参赛队首轮轮空。当竞赛为联赛时,指定每一组排名靠前的队享有赛场优先选择权。

四、当竞赛为联赛时,竞赛组委会应尽快将分组情况向各参赛队通报。各参赛队要把各自预定的赛场及比赛时间在规定时间以前呈报组委会。如果有赛场优先选择权的参赛队没有向组委会呈报比赛场地及比赛时间,组委会可选择其比赛对手所预定的赛场及比赛时间。如果某小组的两个参赛队都未呈报预定的比赛赛场及比赛时间,组委会可为这个小组指定赛场及比赛时间。确定了比赛场地和时间后,组委会应尽快通知各参赛队和赛场,并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通报赛程信息,以利参赛队备战、赛场售票、电视台安排转播等事项的开展。(确定比赛时间和赛场时应充分考虑避开恶劣气象、自然灾害和交通因素的影响。如遇突发性的客观因素而不能按计划比赛时,可在下一轮比赛前尽快另行安排比赛,如实在无法比赛,可抽签来决定该小组两个参赛队的胜负。)

五、每一轮比赛各小组必须分出胜负。如果是足球比赛,若九十分钟比赛结果为平局,则要踢加时赛;若加时赛结束仍然为平局,则要互踢点球;若互踢点球后仍然为平局,则抽签决定胜负。

六、每一轮竞赛结束后,竞赛组委会判定第一组的胜队为第一名,第一组的负队为第二名,第二组的胜队为第三名,第二组的负队为第四名,依次类推,可确定其他参赛队的本轮名次,若参赛队数为奇数,则轮空参赛队为最后一名而且按胜队算。

七、如果不到竞赛最后一轮结束,竞赛组委会将各参赛参赛队重分组,每个小组的组成方法是:先从还未分组的参赛队中选取排名最高的参赛队,然后从排名仅次于这支参赛队的两个参赛队中再选取一支参赛队(或与仅剩的一支参赛队)组成一个比赛小组。从两个参赛队中再选取一支参赛队的规则是若这两个参赛队前一轮比赛各有胜负,则选取胜队;否则就选取排名高的参赛队。分剩的最后一支参赛队将轮空。先分的组其组别排名靠前;后分的组其组别排名依次靠后。

当竞赛为联赛时,每个小组中有个参赛队享有赛场优先选择权。其一般规则是若分到同组的两个参赛队上一轮比赛各有胜负,则胜队享有赛场优先选择权;否则排名高的参赛队享有赛场优先选择权。

然后竞赛运作转入上述第四条的流程,整个竞赛可就此循环至最后一轮。

八、最后一轮竞赛结束后,可进入总决赛阶段。由第一组的胜队与第二组的负队捉对比赛,第一组的负队与第二组的胜队捉对比赛。两场半决赛的胜队进行冠亚军决赛;负队则争夺季军。

九、以后赛季的第一轮比赛的分组,竞赛组委会可依据上一年度最后一轮比赛后的参赛队排名次序,按照上述第七条的规则进行比赛分组。

十、竞赛中如果有参赛队违规退出比赛,若退出时一轮比赛已结束,而且还未公布下一轮比赛分组信息,竞赛组委会可将其除名,然后按照第七条规则进行分组。若退出时已公布下一轮比赛分组信息,而且下一轮竞赛尚未结束,则判其同组的对手胜出。

十一、竞赛中如果有一个参赛队新加入,竞赛组委会可将在其排在相应类别参赛队的最后。如果有多支参赛队同时加入,组委会可按类别分别抽签来决定加入参赛队的名次,并且排在各相应类别参赛队的最后。然后组委会按照第七条规则进行比赛分组。

十二、若有参赛队因某种原因需缺席某轮比赛(如参加竞赛组委会认可的国际赛事而与比赛冲突),可向组委会提前(如七天以上)提出暂时退出竞赛,组委会若同意,可记录其退出时的竞赛排名名次(包括总排名的名次和按参赛队类别排名的名次),待该参赛队重返时就取这两个名次中的较优惠的名次,插在即时具有相同总名次或类别名次的参赛队前。然后组委会按照第七条规则进行比赛分组。

一、整体性和包容性。这种赛制能容纳各级别、各类别的参赛队在一个体系中比赛,各参赛队依据战绩即可获得相应的排位和名次,免去了一年一度的升降级,可以开展不限参赛队数量的联赛。

二、开放性和稳定性。允许随时增减参赛队而不会影响竞赛平稳运行。

三、竞争性。每一轮比赛各参赛队都面临排位竞争,因此优胜劣汰的效应显著而且持续,有利于提高比赛质量。

四、公正公平性。由于这种赛制各小组每场比赛的结果不会影响第三方参赛队的排名次序,因此有利于抑制暗箱操作。

以上排位赛的特点都优于循环赛。但这种赛制每一轮比赛的赛场和时间是在其前一轮的比赛后才能确定,而不象循环赛那样,在联赛开始前就能全部确定而且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因此需要竞赛组委会、参赛队、赛场方面有较高的工作效率,相关信息能够及时与观众、媒体进行沟通,进而保障竞赛顺利进行。

排位赛制度是变化最大的规则。2005年中实行的是单圈排位制,车手在周六依次在赛道上跑一个单圈,根据用时决定正赛的发车位置。而在2006年中,单圈排位制将被新的三阶段淘汰制所替代,而且在整个排位时段中可以有多部赛车出现在赛道上,这三个阶段分别是两个15分钟的阶段和最后一个20分钟的阶段,每个阶段中间相隔5分钟的间隔时间。

第一阶段:从14点到14点15分,所有赛车都可以在赛道上比赛,车手可以自行选择在这一阶段的任意时间出场,所跑圈数也没有限制。在此阶段结束的时候,最慢的五部赛车(只计算此阶段结束前所完成的单圈)将不能参加排位阶段中剩下的比赛,它们将排在发车区的最后五位。剩余15部赛车的计时将被清除。

第二阶段:在经过了5分钟的休息后,从14点20到14点35,15部剩余的赛车将可以在赛道上比赛,车手同样可以在这一阶段的任意时间出场,所跑圈数也没有限制。在此阶段结束时,最慢的五部赛车(只计算此阶段结束前所完成的单圈)将不能继续参加排位阶段中剩下的比赛,它们只能排在发车区的第十一到第十五的位置。剩余10部赛车的计时将被清除。

第三阶段:经过另外一个5分钟的休息,从14点40到15点,10部剩下的赛车将可以在赛道上比赛。计时清零,最后这20分钟的比赛将由剩下的10部赛车进行淘汰赛,以决定杆位和前10位的发车位置。同样,这些赛车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跑足够的圈数。

注意:在前两个15分钟的阶段,赛车可以使用任意燃油负载,而且在这两阶段中被淘汰的车手可以在正式比赛开始前重新加油。不过,前10名的车手必须带着他们计划在正赛中使用的油量进行最后20分钟的比赛。他们在离开维修站之前要接受称重,在这20分钟内所消耗的燃油可以在此阶段比赛结束后进行补充。

在排位赛过程中,如果一名车手被认为在赛道上做出了不必要的停车,或妨碍了其他车手,那他的计时将被取消。

以上程序是根据有20部赛车参赛的情况下制定。如果比赛中出现了22部赛车,那在第一、第二阶段中所淘汰的赛车将为6部,如果有24部赛车参赛,那第一、二两个阶段中将分别淘汰6部赛车,剩下的12部赛车一齐参加第三阶段的比赛。

在排位赛过程中,如果赛会仲裁认为某个车手故意在赛道上停车或者以任何方式妨碍其他车手,那他的计时将被取消。

新的排位赛规则是否一定比旧的单圈排位制好还有待比赛的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规则下的排位赛更加精彩了。各个阶段的排位赛中会有多部赛车同时出现在赛道上,就会出现更多的超车场面,这无疑是车迷们最喜闻乐见的。当然车队的策略也更加重要了。

在2006年,引擎的尺寸从先前的3升V10减少至2.4升V8,目的是降低成本并增加安全性。在相同的引擎转速下,这一变化会使得峰值功率比2005年的V10引擎降低大约200bhp,这样可能会使得大多数赛道上的单圈计时增加5秒钟左右。如果一些车队不能研发有竞争力的V8引擎,那国际汽联也许会允许他们使用2005规格的V10引擎。汽联将对所有V10引擎进行转速限制,以保证其性能相当于V8引擎。根据情况,唯一将赛季使用限制性V10引擎的很可能是红牛之队,FIA已经批准这支车队可以使用限制版本的V10引擎来参赛。

1、只能使用4冲程往复式活塞引擎。

2、根据规定,引擎的排量不能超过2400cc。

4、所有引擎都必须有8个缸体,并以90o夹角成V字形排列,每个缸体的标准部分必须是圆形的。

5、引擎的每个缸体必须有两个进气和两个排气阀。

6、备用引擎:仅适用于2006和2007年,国际汽联保留让任意车队使用符合2005年引擎规格规定的引擎之权力,但其最大曲轴旋转速度不能超过汽联所设置的极限,这种引擎只能让那些无能力研发有竞争力的2.4升V8引擎的车队使用。

减小引擎排量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加了安全性,但由于马力降低而导致赛车速度减慢也是让车迷感到失望的一点。2005年由于使用一套轮胎的规定,使得比赛的单圈速度比2004年有所降低,而06年降低了引擎功率,有可能单圈速度更低,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各车队在赛季进行的时候会在规则允许下进行改进,以提高赛车的速度。

2005年,F1比赛中取消了换胎规则,每个车手在一个大奖赛的排位赛和正式比赛中只能使用一套轮胎。而在2006赛季中,正赛中的换胎制度将重新回到一级方程式中。这一做法背后的原因是考虑倒引擎尺寸已经减小,允许换胎不会让赛车获得太多的性能增益。相比2005年,车手可以使用的轮胎也稍有增加:7套干胎、4套雨胎和3套暴雨胎。车手必须在排位赛之前最后决定要使用的干胎。

锦标赛中的轮胎供应和比赛中轮胎的限制。

a)在每站比赛中,每个车手所使用的轮胎都不能超过7套干胎、4套雨胎和3套暴雨胎。每套轮胎包括两支前轮胎和两支后轮胎,所有这些轮胎都应当是同一规格的。

B)如果在某站比赛中发生更换车手的情况,那新车手必须使用分配给原来车手的轮胎。如果新车手是第三车手,那他在第一天练习赛中所使用的轮胎将不计算在其所使用的总轮胎套数之内。

a)将在某个分站赛中使用的所有轮胎侧壁都必须标上一个特殊的标识符。

b)除了在不可抗力情况下(由赛会仲裁会议确定是否是不可抗力情况),所有将要在分站赛中使用的轮胎都必须在首次检录之后交给国际汽联技术代表进行分配。

c)在某个分站赛中任何时候,国际汽联的技术代表可以根据其判断,从车队制定供应商所提供的相关备用胎中选择车队或车手所使用的备用干胎。

d)如果参赛者想要用未曾使用的相同轮胎替换某个未曾使用过的轮胎,那这两种轮胎都必须呈交国际汽联技术代表。

e)如果使用没有相应标识符的轮胎,那将导致相关车手的排位成绩被取消或者被禁止参加该次比赛。

f)使用电阻加热元件的毯子是唯一允许的轮胎加热设备。

a)在排位赛开始之后,车手所使用的干胎规格不能超过一种。

b)在排位赛开始之前,只有在比赛监督宣布赛道是潮湿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雨胎和暴雨胎,此后暴雨胎、雨胎和干胎都可以在余下的比赛中使用。

d)比赛所使用的是带凹槽的轮胎。如果轮胎性能受到高磨损率或者使用凹槽已经被磨损得不可见的轮胎的影响,那国际汽联保留在任何时候测量剩余凹槽深度的权力。

重新允许换胎的规则曾引起一些车队的反对,特别是那些对法拉利比较反感的车队,甚至有人称,这条规则就是为了让法拉利重整旗鼓而修改的。但无论如何,多数的车队和车迷认为,不准换胎不仅给比赛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也使车队战术变得过于简单起来,以往的换胎策略曾经让比赛充满了更多的悬念和精彩,而比赛中,赛车进站时显得更冷清了一些,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只是做检查性的工作。

大奖赛周末的安排产生了小小的变化,星期六上午将进行一个1小时的练习赛,而不是两个45分钟的练习赛。练习赛时间为11点到12点之间,排位赛开始时间比以前推后了1个小时,从14点开始。

将采用全新的三段淘汰制排位赛。新排位赛的规则相比以前的单圈制复杂了很多,为了帮助车迷更好的观看排位赛,我们做出如下F1新排位赛规则详解:

基本思想:三阶段淘汰制可换胎自由跑

排位赛将于比赛周末的周六14:00开始。总共一小时的排位赛分为三个阶段:15分钟+

15分钟+20分钟。前两个阶段的排位赛各淘汰一部分慢车:22-6=16(决定17到22名),16-6=10(决定11到16名),剩下的10部赛车在第三阶段决定1到10名)。在各自阶段内参赛车手可以自由决定出场时间和行驶圈数。

排位赛没有对轮胎的使用做特殊要求。也就是说排位赛服从2006F1大奖赛的轮胎规则,即:一场大奖赛期间,一位车手最多只能使用七套干胎,四套湿胎,三套雨胎。在排位赛开始之后,每位车手只能使用一种组分的干胎。也就是说,车队需在排位赛开始前决定所使用轮胎的组分种类。

关于用油:前10名排位赛中决定后12名正赛前决定

这套复杂的排位赛用油规则可以简单理解为:排位赛不限制所有赛车的载油量,但是不允许排位赛前10名的赛车在第三阶段排位赛开始后随意加油。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排位赛开始后,所有赛车允许以任何载油量进行排位。排位赛前两个阶段被淘汰的赛车(11到22名)允许在正式比赛前加入任意数量的正式比赛用油。参加排位赛第三阶段的赛车(1到10名)需要在第三阶段排位赛开始前为赛车加入正式比赛用油。平排位赛结束后,赛会将为参加第三阶段排位赛的10部赛车补充它们在第三阶段排位赛中所消耗的燃油,此后直到正式比赛开始这些赛车不允许再次加油。赛会在排位赛后为前10部赛车补充燃油的程序被称为“燃油借贷”。

第三阶段排位赛中只有当参赛车手的单圈用时在该车手在本阶段排位赛所创最快单圈用时的110%以内的前提下,该单圈才被记为有效燃油借贷圈。也就是说,如车手在第三阶段排位赛的某个圈速慢于自己在本阶段排位赛中最快圈速的的110%,那么排位赛后赛会将不为该赛车补充其在该圈的用油。其中涉及的具体单圈用油量,由赛参考实际情况而决定。

备注:赛车在进入赛道参与首次排位到正赛开始时仍然执行FIA名为“parc ferme conditions”的系统,我们姑且称之为“验车区管制”。在验车区管制下,赛车已允许更换轮胎和加注燃油,但须受到以下限制:赛车可以在排位赛的前40分钟的任何时候加注燃油,在前两阶段被淘汰的10辆赛车,可以在正赛时维修站开放前加注燃油。参与最后20分钟排位的10辆赛车,必须在排位前加注好他们在正赛中计划使用的油量。在比赛开始前,参与第三阶段排位的10辆赛车可以由赛会为他们的赛车补充燃油。

1、没有争夺第3名的:场次=参赛队数量-1,

2、有争夺第3名的:场次=参赛队数量单。

循环赛:场次=参赛队数量*(参赛队数量-1)/2

每一轮败者组的比赛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由当前败者组中的幸存者相互对阵,负者被淘汰,胜者进入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由第一阶段中败者组的胜者对阵刚刚在本轮由胜者组中淘汰下来的选手。

以一个8名选手参加的双败淘汰制比赛为例:

第一轮比赛四场比赛后,各自有4名选手依据结果编入胜者组或败者组第二轮比赛胜者组4名选手相互比赛,败者编入败者组败者组选手在第一阶段先相互比赛,并淘汰掉2名选手剩下的2名选手再进入第二阶段,与刚在胜者组淘汰到败者组的2名选手比赛。

获胜的2名进入第三轮第三轮比赛(即败者组决赛)败者组剩下的这2名选手在第一阶段先淘汰掉1名(已累积二败绩)剩下1名进入第二阶段,对阵胜者组决赛中的失败者败者组决赛中的胜者(到此仅败过1场)将与胜者组决赛中的胜者(到此从未败过),争夺最后的冠军。

在胜者组第一名与败者组第一名最后决赛时,又有两种可能:有些比赛规定任何一方胜利即获得最终的冠军;而有些比赛规定如果败者组第一名获胜,因为二者总成绩均为一败,还需要加赛一场决出最终的冠军,这种赛制又称作完全双败淘汰制。

双败淘汰制相对于单败淘汰制的优点之一是,无需进行额外的安慰赛或排位赛即可确定第3、4名。减少优秀选手因抽签不佳而致最终名次低于较差选手。

双败淘汰制的主要缺点在于比赛场次比单败淘汰制大大增加。由于参赛者失败2场才会被淘汰,对于有N名参赛者的比赛,需要2*N-1(或者2*N-2,如果冠军一场未负)场比赛才能决出冠军。

另一个缺点是,胜者组的第一名有可能只在最后决赛时输掉一场,却输掉了冠军,但一般认为由于胜者组第一名比败者组第一名要少赛几场,相当于轮空几轮,所以这个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一种弥补的方案就是上面提到的完全双败淘汰,再加赛一场决定冠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循环赛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淘汰赛制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关于作者: 谷德小子

发表回复